📚 課程紀錄/心靈引導基礎班:你是不是也曾懷疑:我說出口的話,真的是我自己嗎?

📚 課程紀錄/心靈引導基礎班:你是不是也曾懷疑:我說出口的話,真的是我自己嗎?

📚課程紀錄|《心靈引導基礎班》

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時候?一句話說出口後才意識到:啊,這不是我真正的想法。只是過去的習慣罷了。

我們都以為自己在「選擇」,其實很多時候,我們只是在「重複」。

「心靈引導基礎班」第10堂課的主題——習性與我如何表達自己。5個人,1個圓桌,2個半小時,一個讓人慢下來、往內走的夜晚。

那些不經意的「習性」,其實是一種保護。

從功課的回饋與討論中,我們開始去覺察自己說話、回應、逃避、忍耐,其實都跟某個習性有關。

課程的氛圍令人願意敞開心地所說,每個學員都輪流分享。從小的細節出發,像是「我總是在意他人的看法」、「我說話會先負面或評判的」,到「我面對他人的情緒時常不知所措」……

這些說來像是性格,其實都是過往經驗的心靈機制——我們用這些方式生存,也用這些方式壓抑了真實的自己。

Joanne導師的引導,不是給你答案,而是帶你一步一步看見自己。

輪到一位學員分享時,她說:「我發現我總是容易焦慮,然後朋友都會說我想太多來操煩自己。」

Joanne導師沒有立刻回應,而是溫柔地:「其實,從你過往分享的故事與個人狀態來看,這比較像是你的遠見,而不是焦慮!因為你不會在一個點上想事情,總是會把事情放長遠來看,提前做好準備」

那一刻,空氣有些流動。

學員慢慢說出自己生活的事件,原來面對事業的發展,不能只是求穩定,更要深謀遠慮看見未來的趨勢,在大勢所趨之前,就要做好準備。她這樣的習性一路帶進她的事業、家庭,甚至人生價值觀。

導師一句句引導她看見,那個「焦慮」,其實是「長遠」的眼光和「長線」的思維。

我們的對話,不只是分享,而是一次次的內在探索與啟發思維。

整堂課,大家圍坐一桌,有笑聲、有疼惜,也有安靜的思考。

在這裡,不是那種壓力山大的深度對談,而是一種「原來我可以慢慢說,也會被聽懂」的感覺。

每個人說出自己的習性,然後試著去想:

「如果我一直這樣下去,我會遇到什麼樣的關係難題?」

「如果我想改變,我可以從哪裡開始?」

這些問題,沒有人急著回答。反而是Joanne導師循序漸進地帶大家一步步「回到自己」。她不是給你答案,而是讓你有能力從內在找到自己的方向。

這堂課的亮點,是「真實的自己開始被說出來」

你可以從照片裡看到,那些坐在桌邊專注聆聽、認真分享的神情,不是演出,而是我們真的願意在這裡,為自己留一段時間、打一盞燈。

有學員在課後說:「今天的收穫滿滿,不只是自己的問題,透過老師的引導看見不同的方向,更重要的是其他同學的分享,讓我有一個反思自己空間,感覺真的很療癒,也很深受啟發。」

願你也開始,看見並擁抱那個真實的自己

每一次的心靈引導基礎課程,都是一次回家的旅程。從外在世界的角色與壓力中抽離,開始了解:我為什麼會這樣反應?我為什麼總覺得自己不夠好?我到底在意的是什麼?

那些過去被視為「性格缺陷」的部分,或許只是你曾經為了生存所發展出的習性,或是還沒有真正釐清的誤區,當我們願意正視它、理解它,才有可能真正地改變。

如果你也對自己的內在好奇,想聽懂自己沒說出口的聲音,或許下一期基礎班,你也可以坐在這張桌子旁。

想對你說的一句話:

「你不是不夠好,你只是一直太努力去成為別人期望的樣子。慢慢來,我們都可以練習,成為更靠近自己的人。」

返回網誌

1 則留言

看起來是在很溫馨的地方上課,感覺挺棒的。

Owen
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