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親子專欄》如何改掉小朋友的壞習慣?⎯⎯ 親子教練 Kore

《親子專欄》如何改掉小朋友的壞習慣?⎯⎯ 親子教練 Kore

在小孩的成長過程中,家長最擔心的莫過於是他們沾染壞習慣。然而,這是他們成長中的必經階段,實在是在所難免。倘若小孩真的養成了家長「睇唔過眼」的壞習慣,家長又該如何幫助小孩改掉呢?

如果壞習慣影響了小朋友的健康或導致他們的身體受傷,而父母又有充分的原因介入,那麼父母應如何介入呢?


一、找一個適合的時機單獨和小朋友談談。

不論孩子是六歲還是十六歲,當他們正在專注玩耍時,是難以和他們好好溝通的。而較佳的傾談時機應該是「四目無人」的狀態。何解?因為在與孩子單獨相處時,沒有別人的「監視」,可以讓小朋友更自如地把自己的心底話都說出來。如孩子有兄弟姐妹,切忌在他們面前談及一些可能會讓孩子感到尷尬的話題。倘若時機沒找對,令孩子感到尷尬、羞恥,下一次便較難找到機會再談。畢竟孩子已經對「與父母好好談談」產生了戒心,覺得在過程中會感到不輕鬆甚至尷尬。更遑論承認自己的壞習慣,爭論好辯的小朋友尤甚。

二、引導孩子說出造成壞習慣,並承諾和他一起努力改變。

許多時候,壞習慣所導致的後果小朋友心裡最清楚不過,所以要幫助他改掉壞習慣,首要是和他談一談壞習慣的成因。當然,在成年人眼中,許多成因都是大同小異。但讓孩子親自說明成因,會比我們直接道破更有說服力。說服誰?不是說服父母,而是孩子自己;而且,由孩子親口說出,他們會感覺自己受到尊重,而不是父母又把自己的一套強加在他們身上。有一點非常重要,就是告訴孩子,作為成年人的我們會從旁協助,也會一起努力改變,讓孩子感覺我們是同行者,而不是只會說「風涼話」的塘邊鶴。

三、接納小孩以較慢的速度改變。

「學壞三日,學好三年」—接納小朋友改過需時的事實是協助孩子改善的關鍵。能快速改變固然好,但如果他們改善的速度較慢,我們應給予時間,諒解並包容他們無法在短時間內作出完全改變的能力。其實,當孩子的壞習慣再犯,他們已經心中有數,所以我們只需稍作提醒,或偶爾假裝看不見,讓孩子發展自我監察及控制能力。

最後,如果導致壞習慣的源頭是和其他家庭成員有關,那麼我們必須先和他們好好商量。一切從根源杜絕壞習慣,阻止它蔓延。現今很多家庭都是以雙職父母的收入成為家庭經濟來源,長時間在外工作的父母會將孩子交托給工人、爺爺嫲嫲、公公婆婆等其他親友照顧,而這些照顧者會為孩子帶來深遠的影響。我們要耐心地向他們解釋幫助小朋友改變壞習慣的重要性,這一步比幫助孩子改變壞習慣更需要耐性及時間。

⎯⎯ 親子教練 Kore

返回網誌

發表留言